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率領香港及內地企業商貿代表團出訪中東的卡塔爾和科威特。在中美關稅戰的複雜國際貿易環境下,此次訪問不僅旨在加強香港與中東地區的經貿聯繫,更為香港和內地企業開闢新的發展機遇,對於分散投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其獨特的「內聯外通」優勢在此次中東行中得以充分體現。惟香港需要了解中東國家的的需求,尤其是對於中東國家力推創新科技的決心,做到「中東所需,香港所長」,才能更好把握發展機遇。

中東地區擁有雄厚的財力,其中卡塔爾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70,000美元,為中東地區最高。但其長期以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支撐經濟增長,沙特阿拉伯「2030願景」和阿聯酋的「智能迪拜2021策略」等計劃的提出,即旨在發展以高科技為主的等非石油產業,推動經濟多元化,減少依賴。如沙特阿拉伯近年積極在國際平台拓展創科實力,如在上月的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就有百分之二十的參展發明來自沙特,與香港大力發展創科的方向若合符節。香港與中東國家在這方面,更可能是合作方,因為香港規模細小,需要通過與國際機構、大學合作,可以是雙贏關係。
如在新能源領域也具有巨大的潛力。隨著全球對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標準的重視,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中東國家也在可再生能源、氫能等領域加大投資,尋求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合作。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專業服務,能夠為中東國家的經濟轉型提供支持,可以成為中東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戶,同時也能幫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
香港作為亞洲最大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中心,能夠為中東國家的綠色項目提供融資平台,促進雙方在ESG領域的合作。
儘管中東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但香港企業在進入該市場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中東地區的文化、宗教信仰和商業習慣與香港存在差異。香港傳統上也只有很少大學開設國際關係的課程,針對中東的區域研究課程與語言訓練更加付之闕如。經貿合作,研究先行,香港政府到中東一趟不易,理應做更多研究,了解對方所需要,切忌出行變成例如公事的官式訪問。
其次,中東地區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來自歐美和亞洲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在積極爭奪市場份額。為應對這些挑戰,香港企業需要加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還可以發揮香港「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促進內地與香港企業的優勢互補。如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在基礎建設、創新科技、能源和運輸物流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可以借助與香港企業合作,更好地進入中東市場;同時,香港企業也能借助內地企業的資源和網絡,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香港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合作夥伴。中東地區的經濟轉型和對外開放,為香港提供了新的合作機會。在這階段,香港也需要新的知識,以應該付未來的新挑戰。尤其是中東國家形勢複雜,語言、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地緣政治都需要建立新的知識庫與智囊團,才能解決香港的未來所需要。
文:姚英毅
旅居歐洲香港媒體人,曾獲多個亞洲與全球性新聞獎、文學獎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